?
因為工作需要,最近和在香港工作的律師聯(lián)系比較多。不要說我,就連我團隊里那幾個年輕顧問,都能很明顯的感受到,比起北上廣深工作的涉外律師,在香港工作的律師更open:更愿意和獵頭交流,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經(jīng)歷,更愿意傾聽市場上的機會,并且更愿意和獵頭見面增加了解。
?
我這里說的“在香港工作的律師”,其實有不少是大陸背景的律師,在國外留學(xué)回來后,選擇去香港工作,而我提到的北上廣深的律師,也基本都是做涉外業(yè)務(wù)的律師,所以工作經(jīng)歷相似,存在一定的可比性。
?
在香港工作的律師,普遍認為,自己在職場的晉升,離不開獵頭公司提供的各種機會,所以不論多忙,大家都愿意和一些靠譜的獵頭保持聯(lián)系。即使自己不看機會的時候,也可以多了解市場行情,也希望自己想看機會的時候,就可以很快獲得一些心儀的機會。
?
相比之下,在大陸工作的律師普遍保守,不少律師排斥獵頭公司的聯(lián)系,有些表示很忙,有些表示不需要,還有一些即使有需求,在沒看到心儀的機會之前,也不愿意和獵頭分享自己的情況。
?
同是涉外律師,甚至都在那么些律所工作,大陸和香港律師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區(qū)別?一些律師朋友認為,這可能是因為:
?
香港的法律市場競爭更激烈,市場波動更大,誰都說不準哪一天,市場不好了,被老板fire了,多認識個獵頭,多一些市場機會;
?
香港獵頭公司的水準好一些,能夠和律師建立對話模式?;蛘哒f,大陸獵頭公司水平太參差,律師見多了不靠譜的,自然提高了自身的警惕性。
?
但從獵頭的角度,以上兩個因素固然客觀存在,但未必是最主要的原因。
?
首先,涉外律師這個圈子,尤其是律所,即使在大陸,律師如果做的不好,雇主也會很直接讓律師走人。這個圈子的律師一般不會選擇勞動仲裁,不會一哭二鬧三上吊,所以即便在大陸,資方本位依然明顯。
?
其次,在我10年律師生涯以及5年獵頭經(jīng)歷中,我在香港見過水準高的獵頭公司,也見過不少不靠譜的獵頭。在大陸,即便是我這樣背景的獵頭,也碰到過不少律師,慕名加了我的微信,表示想了解多市場行情,但也僅限于告訴我個英文名,姓什么、在哪家所、什么資歷,都不愿意告訴我,理由是現(xiàn)在還沒到迫切看機會的時候。
?
做為從涉外律師轉(zhuǎn)型到獵頭公司的人設(shè),我覺得在大陸,律師普遍不愿意多交流,除了保守的文化習(xí)慣外,還源于內(nèi)心油然而生的優(yōu)越感,而這樣的優(yōu)越感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市場上很難看到。
?
我很能體會這種優(yōu)越感,在我做律師的時候,這樣的優(yōu)越感是真實存在的。在北上廣深,能成為涉外律師圈中的一員,基本從小就是優(yōu)秀生,同齡中的佼佼者,或在海外留過學(xué),平時工作接觸各種國際人士,也算見過點世面。另外,年紀輕輕就可以在大平臺上,給成功的企業(yè)家/業(yè)務(wù)人員提供法律意見,自我感覺一定良好。
?
出于律師固有的保守,加上自身的優(yōu)越感,不少大陸律師沒有動力和獵頭互動,因為覺得沒有需要: 教育和工作經(jīng)歷無可挑剔,等我要看機會的時候,投簡歷難道還會沒有call back?
?
但現(xiàn)實還挺打臉。從獵頭的角度,但凡有好的機會,我肯定第一時間分享給我熟悉的候選人,一般沒有bug的職位,是不需要滿世界找候選人的。
?
空有一個聯(lián)系方式,如果不增加彼此的了解,可能獵頭還沒有來得及關(guān)心到你,某個職位就已經(jīng)鎖定候選人了。你可能在投簡歷的環(huán)節(jié)就輸給了其他人。
?
并且,律師也有適銷對路的問題。律師再優(yōu)秀,都有自己固定的特長,在某些崗位上或許能大放異彩,但在其他崗位上,或許并非如此。
?
最后,好的機會很看緣分,有些人剛啟動,就拿到了心儀的offer, 而有些人可能等上個3、4年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,也是普遍存在的。
?
看多了身邊的形形色色,我特別能體會,什么叫凡事不可強求。但不論有忙碌,給自己的將來,多保留一些可能性,或許也是明智的。
?
更多獵頭資訊,請關(guān)注乾坤獵頭公司微信平臺:qiankunlt